肾脏穿刺适应症
肾脏穿刺活检术(简称肾穿刺)是一种通过穿刺取得肾脏组织样本,以进行病理检查的医疗手段。它对于明确肾脏疾病的诊断、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。主要有2种方法:1.开放穿刺肾活检;2.经皮肤穿刺肾活检。
哪些病人需要进行肾穿刺?
术前有哪些准备工作?
1. 患者评估
心功能评价:穿刺前需评估患者的心功能,有基础心血管疾病且不能耐受肾穿刺的患者不宜进行此项检查。
血压控制:血压应控制在较低水平,一般收缩压不超过150mmHg,舒张压不超过100mmHg。
血色素与血小板:关注患者的血色素和血小板情况,确保无贫血及血小板减少等凝血功能障碍。
凝血功能:术前一周停用抗凝血药,有明显出血倾向的患者不适合进行肾穿刺。
肾功能评价:肾功能较差的患者,如血肌酐过高,出血风险会增加,需慎重评估。
查血型:备血。
术前检测:包括乙肝、丙肝、艾滋、梅毒等病毒学检测,以确保手术安全。
绝对禁忌症:包括明显出血倾向、重度高血压、精神病或不配合操作者、孤立肾及小肾等。
相对禁忌症:如活动性肾盂肾炎、肾结核、肾盂积水、肾脓肿、肾肿瘤、肾动脉瘤、多囊肾、慢性肾功能衰竭、过度肥胖、重度腹水、心功能衰竭、严重贫血、低血容量、妊娠或年迈者。
4. 与患者沟通:向病人及家属说明肾活检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,征求患者本人及家属同意并签字;向患者解释肾穿刺操作过程,让其练习憋气及卧床排尿;
术中情况
●体表解剖定位
●X线定位
●同位素肾扫描定位
● B超定位,是目前最常采用和比较安全的方法。
本文介绍彩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
●无菌B超穿刺探头成像、定位穿刺点,消毒、铺巾,利多卡因局部麻醉;
●取10cm长心内注射针垂直从穿刺点刺入肾囊,注入少量局麻药物;
●观察肾脏上下极随呼吸移动情况;
●当肾脏下极移到穿刺最佳的位置时,令患者摒气;
●立即快速将穿刺针刺入肾脏内2-3cm,拔出穿刺针;
●检查是否取到肾组织,并测量其长度,在解剖镜下观察有5个以上肾小球后,送光镜、电镜、免疫荧光;
●如无肾组织可重复以上步骤,一般2-3次为宜;
●术后卧床24小时。
术后需注意
●术后并发症:腰痛、尿潴留、血尿、肾周血肿、动静脉瘘、损伤其他脏器、感染、甚至死亡。
●术后按压穿刺部位,腹带加压包扎(盐袋穿刺点6-8小时);
●医生全程送患者回病房;
●严格卧床6小时不动,24小时卧床(床上排便、双手双脚可小幅度活动)禁止翻身及转腰部、饮温开水进食易消化饮食(避免产气食物)。
24小时后病情
●术后复查尿常规(肾穿后第一次小便或术后第一日)、血常规,严密监测生命体征(心电监护24小时);书面、床旁交班;
●观察病人是否有腰痛明显、头晕、恶心不适等,都应想到出血可能;
●穿刺后数日,仍有可能出血;
●需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液、渗血;
● 24小时后,病情平稳,无肉眼血尿、方可下床活动(避免突然弯腰、碰撞及使用负压的动作)一周后避免剧烈运动、3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;
●术后血尿:当肾穿刺针穿入肾盏或肾盂后,可能出现肉眼血尿,大多于1-3天消失,必要时使用止血药;
●腰痛:多于一周内消失;
●尿潴留:采取诱导排尿(听流水声,热敷膀胱区,冲洗会阴部,必要时行导尿术);
●肾周血肿:血肿一般较小,无临床症状,多在1-2周内自行吸收,严重出现时需输血、血管外科介入止血,或甚至局部肾切除;
肾穿刺对身体有害吗?
正常人体单个肾脏中约含有一百万个肾小球,一次肾穿刺仅“叼取”约5~30个肾小球,如同在头上拔去数根头发,而且是在B超引导下进行的,对人体的损伤非常小。但作为一项手术操作,必然存在一定的风险。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血尿和肾周围血肿,可表现为腰部酸痛,但经内科保守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可在短期内自行痊愈;肾穿刺也可能损伤其他脏器,如误穿胆囊等,或者出现创口大出血,但此类情况非常罕见。
通过严格的适应症筛选、术前评估及术后护理,肾穿刺活检术可以安全有效地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肾脏病理诊断,为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。(撰稿人:南江人民医院肾脏内科杨巧玲)